中國文化大學教師教學大綱

課程資料

N148 中華語文教學概論 開課學期:1141
開課班級: 中文系 1
授課教師:楊芮芳,陳正宜 選修 學期課 學分數:2.0 大典 0213 星期二 14:10-16:00
N148 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URE 2025 Fall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1
Professor:YANG, JUI-FANG ,CHEN, CHENG-YI Elective Semester Credits: 2.0 Da Dian 0213 Tuesday 14:10-16:00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兼通中西,並知新舊的文、史、哲專業人才
發揚中華文化,創造現代中國新文化
養成寬大胸襟與世界觀的現代文化人

院核心能力

典籍的解讀能力
文字的表達能力
是非的判斷能力
歷史的應用能力

系核心能力

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基本素養兼具的能力
論述、研究文學專題的能力。
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文學經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經典融入當代文化生活的能力。
整合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強化文學創作、編輯的能力。
強化華語教學能力。

課程目標

瞭解華語文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教學法發展脈絡。 認識華語語言結構與學習者常見困難。 掌握初步的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能力。 能對實際教學情境提出基本的教學建議與策略。 培養對華語文教學專業的興趣與進一步研究的動機。

課程能力

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基本素養兼具的能力 (比重 10%)
論述、研究文學專題的能力。 (比重 10%)
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比重 15%)
文學經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比重 10%)
經典融入當代文化生活的能力。 (比重 10%)
整合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比重 15%)
強化文學創作、編輯的能力。 (比重 10%)
強化華語教學能力。 (比重 20%)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華語文教學的基本概念與實務,從語言學、文化教學、教學法、教材設計、評量等面向,探索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原則與策略。課程內容涵蓋華語語音、詞彙、語法、語用等語言結構分析,並介紹當代主流的語言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模式,亦關注不同學習者背景(如母語、年齡、學習動機)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透過課堂講授、案例討論、教材評析與簡易教案設計練習,學生將能建立對華語教學的基礎認識與實務應用能力,為未來進一步研習或實習奠定基礎。

授課內容

讓學生認識中華語文的基本性質與教學內涵,瞭解華語教學的歷史發展、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進而建立初步的語文教學設計與分析能力,並培養未來進行華語文教學或語文教育的素養與興趣。

授課方式

1.講授與討論並重:以教師講授為主,輔以學生互動與問題討論。
2.案例分析:透過實際教學影片、教材展示與真實案例,提升理解。
3.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教學設計、小組報告,培養合作與實作能力。
4.課堂演練與模擬教學:設計基礎教學活動並進行簡單模擬演練。
5.反思寫作與學習單:促進學生思考與課後整合。

評量方式

課程能力
/評量方式
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基本素養兼具的能力 (比重 10%)論述、研究文學專題的能力。 (比重 10%)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比重 15%)文學經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比重 10%)經典融入當代文化生活的能力。 (比重 10%)整合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比重 15%)強化文學創作、編輯的能力。 (比重 10%)強化華語教學能力。 (比重 20%)
出席與課堂參與%%%%%%%%%
期中書面報告%%%%%%%%%
小組報告與教學設計簡報%%%%%%%%%
期末反思與女總結報告%%%%%%%%%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何淑貞等人著《華語文教學導論》,2021年11月修訂二版二刷。三民書局。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張燕婕(2019)。《對外華語教學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
鄭素霞(2018)。《華語教學導論》。師大書苑。
Ellis, R. (2008).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ghtbown, P. & Spada, N. (2013).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輔導時間

教師聯絡資訊

楊芮芳
Email:yrf@ulive.pccu.edu.tw
分機:
陳正宜
Email:czy15@ulive.pccu.edu.tw
分機:

課程進度

  1. 2025/09/16課程介紹
  2. 2025/09/23華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
  3. 2025/09/30華語文教學的特點與原則
  4. 2025/10/07華語文課堂教學規劃與設計
  5. 2025/10/14華語文學習發展與習得
  6. 2025/10/21第二語言教學法及其運用
  7. 2025/10/28華語文教材編寫與簡介
  8. 2025/11/04華語語音教學
  9. 2025/11/11華語詞彙教學
  10. 2025/11/18華語漢字教學
  11. 2025/11/25華語語法教學
  12. 2025/12/02華語文聽力與口語訓練教學
  13. 2025/12/09華語閱讀與寫作訓練
  14. 2025/12/16華語文多媒體與數位教學
  15. 2025/12/23華語測驗與評量
  16. 2025/12/30華語教師的專業素養
  17. 2026/01/06
  18. 202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