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料
H678 建築設計(二)
|
開課學期:1132
|
開課班級:
建築系 1
|
授課教師:蔡麗秋,林敬哲,鄭人豪,杜念融
|
必修
|
學期課
|
學分數:5.0
|
|
H678 ARCHITECTURAL DESIGN 2
|
2025 Spring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1
|
Professor:TSAI, LI-CHIU ,LIN, CHING-CHE ,CHENG, JEN-HAO ,TU, NIEN-JUNG
|
Required
|
Semester
|
Credits:
5.0
|
|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培育具備倫理素養與國際視野人才(Cultivate talents with ethical qua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培育具備尖端科技日新又新人才(Cultivate talents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y)
培育具備專業知能自強不息人才(Cultivate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之培育.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Design Talents
環境正義、環境倫理與專業倫理之深植.
The rooting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跨領域知識與技術之整合與應用.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ross-domai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國際視野之拓展與社會關懷之養成.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ing social care
院核心能力
人文與社會關懷的能力(Humanities and social care skills)
人際溝通與團隊協調合作的能力(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am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skills)
收集資料與資訊應用的能力( Ability to collect data and apply information)
專業學術及實務技術的國際觀與終身學習研究的能力(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the ability to engage in lifelong learning)
具備永續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規劃設計能力
Have the ability to plan and desig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具備跨領域整合與數位化環境規劃設計之專業能力
Possess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in cross-domain integration and digit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具備國際視野及本土環境關懷之素養
Posses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care for the local environment
具備環境正義、專業倫理與社會關懷素養
Possess environmental justic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ocial care
系教育目標
培養具永續發展理念之建築及都市設計專業技能
系核心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環境與智慧控制
建築技術與管理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建築歷史、文化及理論
課程目標
1.訓練學生對於建築空間觀念的建立。2.訓練學生對於空間與人體尺度間關係的建立。3.訓練學生運用平立剖面圖與模型進行三維建築空間之思考。4.訓練學生對於建築環境與案例進行觀察與分析能力。
課程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比重 50%)
環境與智慧控制 (比重 10%)
建築技術與管理 (比重 10%)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比重 10%)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比重 10%)
建築歷史、文化及理論 (比重 10%)
課程概述
一年級下學期建築設計(二)課程之主要目的,除去延續建築設計(一)中對於形體造型與組合能力的訓練外,更重要的是要引進建築中對於「空間」虛體概念的認識與理解。其中將藉由設計題目的設置,逐步引領學生認識人體尺度與空間的關係,以及其所造成的空間感與場所感。本課程將著重配合建築圖學課程的訓練,訓練學生運用正確的平立剖面圖,搭配模型的製作,去模擬並進行三維建築形體與空間的思考、分析與創作。
授課內容
一、訓練目標1.學習態度2.培養熱情與成就感3.建築基本素養養成;
二、基本素養應有1.觀察、分析環境的能力2.尺度感與2D轉3D;3.設計方法的掌握(草圖、概念模、拼貼、材料)4.建築語言的表達(模型、圖)。
三、操作方法:1.上學期設計課(週一)搭配圖學課(週三)進行
授課方式
1.一對一或小組授課。
2.分組評圖。
3.若因疫情關係,必要時採用Teams系統以線上教學方式進行。
評量方式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1-1.漢寶德,認識建築
1-2.漢寶德,給青年建築師的信
1-3.漢寶德,東西建築十講
1-4. 吳鄭重,廚房之舞:身體和空間的日常生活地理學考察
1-5 皮耶馮麥斯,建築的元素: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1-6林芳怡,建築向前走
----------------------------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2-1.藤森照信論建築(二版):建築是什麼
2-2.建築的七盞明燈—淺談羅斯金的建築思維
2-3.意外的現代性:臺灣現代建築論述文集
2-4.殷寶寧,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
2-5.殷寶寧,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2-6.徐明松 王俊雄,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
2-7.理查‧桑內特,肉體與石頭
其他備註
建築課程多數須親身體驗,過程中請確保自身安全,往返途中亦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課程需求
要報告
評圖報告
要分組討論每週進度討論
輔導時間
- 蔡麗秋:
- 林敬哲:
- 鄭人豪:
- 星期二 15:00-17:00
- 星期三 13:00-17:00
- 杜念融:
教師聯絡資訊
蔡麗秋
Email:lichiu@ulive.pccu.edu.tw
分機:13402
林敬哲
Email:ljz15@ulive.pccu.edu.tw
分機:
鄭人豪
Email:zrh2@ulive.pccu.edu.tw
分機: 41335
杜念融
Email:dnr@ulive.pccu.edu.tw
分機:
課程進度
2023/02/13 | 設計一發題暨寒假作業評圖備註邀請李霽老師演講 |
2023/03/20 | 交流評圖備註邀請李霽老師、劉惠芳老師 |
2023/04/10 | 期中考週-設計發展、天母古道沿線動植物與基地調查(自然物與人造物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