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料
1034 文藝美學
|
開課學期:1131
|
開課班級:
文藝組 2
|
授課教師:朱雅琪
|
選修
|
學年課
|
學分數:2.0
|
大典 0313 星期三 11:10-13:00
|
1034 CITERARY AESTHETICS
|
2024 Fall
|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2
|
Professor:CHU, YA-CHI
|
Elective
|
Full Year
|
Credits:
2.0
|
Da Dian 0313 Wednesday 11:10-13:00
|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兼通中西,並知新舊的文、史、哲專業人才
發揚中華文化,創造現代中國新文化
養成寬大胸襟與世界觀的現代文化人
院核心能力
典籍的解讀能力
文字的表達能力
是非的判斷能力
正確的史觀
系教育目標
培養文學研究及文藝創作的人才
培養優質的中等學校國文師資
培養現代文學與文化創意能力兼具的人才
培養文學寫作及運用的人才
系核心能力
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基本素養兼具的能力
創作、批評與研究現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古典、現代文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文學、美學素養融入社會文化活動的能力
整合現代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強化文學創作及田野調查的能力
結合文藝創作、展演與編輯的能力
課程目標
1、 概述「美學」的歷史發展以及「文藝美學」研究之旨趣,引發學生對於美學探究的進一步興趣。
2、 概述書法、美術、雕刻、建築、音樂、舞蹈、攝影、電影等藝術之美學特質,為學生建構起上述藝術與文學的可能聯繫。
3、 將授課重點轉至文學美學,以美學式的研究進路詳細探討詩、散文、小說、戲劇以及評論的藝術特質,以建構學生理解各門類文藝創作的理論性基礎及提昇其創作能力的源泉。
課程能力
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基本素養兼具的能力 (比重 10%)
創作、批評與研究現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比重 20%)
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比重 20%)
古典、現代文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比重 10%)
文學、美學素養融入社會文化活動的能力 (比重 20%)
整合現代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比重 5%)
強化文學創作及田野調查的能力 (比重 5%)
結合文藝創作、展演與編輯的能力 (比重 10%)
課程概述
隨著台灣社會文化活動之蓬勃發展,文藝美學已成為重要之學門,是掌握台灣社會文化與藝術脈動的重要關鍵。
本課程之開設,即希望能透過理論之研討,一方面讓學生能明瞭文藝之美學本質;
另一方面則希望提供學生提昇創作能力的源泉。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主要如下:
1)、概述「美學」的歷史發展以及「文藝美學」研究之旨趣,引發學生對於美學探究的進一步興趣。
2)、概述書法、美術、雕刻、建築、音樂、舞蹈、攝影、電影等藝術之美學特質,並闡述上述藝術與文學間的可能關聯。
3)、將授課重點轉至文學美學,以美學式的研究進路詳細探討詩、散文、小說、戲劇以及評論的藝術創作特質,以培養學生理解各門類文學創作的理論性基礎。
教學內容
1、美學概述
2、文藝美學概述
3、當代文藝美學主要門類之美學特色概述
4、詩歌美學析論
5、散文美學析論
As the Flourishing of Taiwan’s cultural activities, literary aesthetics,
as the critical key to handle the cultural and artful impulses of Taiwan soci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discipline.
By the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of the theories,
this course aims, on the one hand, to teach students the aesthetic essenc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offer students the lasting springs to promote creativities.
The goals of this course is mentioned below:
1, to sketch briefly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as a discipline and the interest of investigating the literary aesthetics,
in order to stir the aesthetics study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2, to describe firstly and generally the aesthetic essences of calligraphy, fine arts, engraving, architecture, music, dance, photography, film etc.; and second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ose mentioned above and literature.
3, to move the focus to literary aesthetics and to use the aesthetics approaching means to investigate the artfully creative essences of poems, prose, novels, dramas and criticism.
授課內容
文藝美學 Literary Aesthetics
隨著台灣社會文化活動之蓬勃發展,文藝美學已成為重要之學門,是掌握台灣社會文化與藝術脈動的重要關鍵。
本課程之開設,即希望能透過理論之研討,一方面讓學生能明瞭文藝之美學本質;
另一方面則希望提供學生提昇創作能力的源泉。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主要如下:
1)、概述「美學」的歷史發展以及「文藝美學」研究之旨趣,引發學生對於美學探究的進一步興趣。
2)、概述書法、美術、雕刻、建築、音樂、舞蹈、攝影、電影等藝術之美學特質,並闡述上述藝術與文學間的可能關聯。
3)、將授課重點轉至文學美學,以美學式的研究進路詳細探討詩、散文、小說、戲劇以及評論的藝術創作特質,
以培養學生理解各門類文學創作的理論性基礎。
本學期教學內容:
1、美學概述
2、文藝美學概述
3、當代文藝美學主要門類之美學特色概述
4、詩歌美學析論
5、散文美學析論
As the Flourishing of Taiwan’s cultural activities, literary aesthetics,
as the critical key to handle the cultural and artful impulses of Taiwan socie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discipline.
By the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of the theories,
this course aims, on the one hand, to teach students the aesthetic essenc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on the other hand, to offer students the lasting springs to promote creativities.
The goals of this course is mentioned below:
1, to sketch briefly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as a discipline and the interest of investigating the literary aesthetics,
in order to stir the aesthetics study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2, to describe firstly and generally the aesthetic essences of calligraphy, fine arts, engraving, architecture, music, dance, photography, film etc.; and second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ose mentioned above and literature.
3, to move the focus to literary aesthetics and to use the aesthetics approaching means to investigate the artfully creative essences of poems, prose, novels, dramas and criticism.
授課方式
˙ 課堂一方面由教師針對主要觀念及內容進行講授
˙ 另一方面則安排部分時間由同學們分組討論及報告,以增進學習之效果
評量方式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出版。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初版。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上)(下)。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2月再版。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二卷。台北:谷風出版社,台一版,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出版。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周憲,《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孫旗,《藝術美學探索》。台北:結構群文化公司,民國八十一年出版。
˙陳偉,《文藝美學論綱》。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
˙陸貴山,《美學˙文論˙批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4月初版。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天山出版社,出版日期不詳。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出版。
˙葉朗主編,《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一版。
˙樊莘森、李範、楊恩寰、童坦、梅寶樹、鄭開湘,《美學教程》。台北:曉園出版社,1992年5月初版。
˙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初版。
˙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滕守堯、張金言編,《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第八卷 藝術哲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
˙蕭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初版。
˙錢中文、李衍柱主編,《文學理論:面向新世紀》。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初版。
˙邢建昌,《文藝美學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初版。
˙張法,《美學讀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初版。
˙吳功正,《中國美學史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Bourdieu, P. (1993),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 (Randal Johnson ed.), Cambridge UK.: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 Publishers.
˙Williams, R.(1984), Keywords: A Vocabu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出版。
˙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編著,《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台北:輔新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初版。
˙丹青藝叢編委會編,《當代美學論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再版。
˙王岳川、尚水編,《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
˙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台北:稻香出版社,1992年出版。
˙田曼詩,《美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十月五版。
˙伍蠡甫,《山水與美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出版。
˙成復旺,《神與物遊》。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出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八十八年一月新排一版。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初版。
˙朱光潛,《美學再出發》。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出版年月不詳。
˙朱光潛,《啟蒙運動的美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出版。
˙朱光潛,《談美》。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七十九年出版。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天工書局,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十月出版。
˙朱狄,《當代西方美學》。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台一版。
˙池上嘉彥(林璋譯),《詩學與文化符號學 ── 從語言學透視》。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年2月初版。
˙李平譯、卡勒(Jonathan Culler)著,《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元山書局,民國七十五年出版。
˙李澤厚,《美學四講》。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出版。
˙李澤厚,《美學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李澤厚,《華夏美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出版。
˙汪耀進、武佩榮譯(R. Barthes 原著),《戀人絮語》(A Lover’s Discourse),台北:唐山出版社,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初版。
˙亞里斯多德、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
˙周發祥,《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初版。
˙周憲,《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出版。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四版。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祁志祥,〈中國古代藝術觀照方式論 —— 「心物交融」說〉。《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六期,1990年6月。
˙邱燮友,〈中國文學美學的本質與內涵〉。《中等教育》四十二卷五期,民國八十年十月。
˙金開誠,《文藝心理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二版。
˙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Chris Jenks 著),《文化》(Culture)。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七年一版。
˙姜一涵編著,《中國美學》。台北:空中大學,民國八十一年初版。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出版。
˙凌繼堯,《西方美學藝術學擷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初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五十五年二月初版。
˙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文學遺產》1983年四期,1983年4月。
˙袁行霈,〈論意境〉。《文學評論》1980年四期,1980年4月。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中外文學》第十二期,民國六十八年五月。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上):美感經驗的定義與結構〉。《中外文學》第七卷第十一期,民國六十八年四月。
˙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初版。
˙戚廷貴,《藝術美與欣賞》。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七年出版。
˙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7月初版。
˙郭繼生,《籠天地於形內: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五年五月初版。
˙陳昌明,〈「形-氣-神」--中國人獨特的美學思維〉。《國文天地》九卷九期總號一○五,民國八十三年二月。
˙童道明主編,《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戲劇美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
˙黃永武,《中國詩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六年出版。
˙黃集偉,《審美社會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年10月初版。
˙奧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內依主編,《簡明美學辭典》。台北:駱駝出版社,民國八十一年四月初版。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3月初版。
˙楊恆達編譯、盧卡奇原著,《小說理論》。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出版。
˙楊恩寰,《審美心理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溫晉儀譯、Roland Barthes 原著,《批評與真實》。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出版。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初版。
˙葉秀山,《美的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
˙葉朗,〈中國傳統美學的現代意味〉。《哲學與文化》二十一卷一期、總號二三六,民國八十三年一月。
˙葉潮,《文化視野中的詩歌》。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5月初版。
˙趙士林,《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概述》。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台一版。
˙趙憲章,《二十世紀外國美學文藝學名著精義》。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
˙劉文潭譯(Wtadystaw Tatarkiewicz著),《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十月初版。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八月修訂再版。
˙劉康,《對話的喧聲 ── 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出版。
˙德尼斯‧伊斯曼著;欒棟、關寶艷譯,《美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出版。
˙鍾嘉文譯(泰雷˙伊格頓原著),《當代文學理論》。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初版。
˙龔鵬程,〈文學的美學思考〉。《文藝月刊》一六五期,民國七十二年三月。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初版。
˙高友工,《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5月初版。
˙潘知常,《走向生命美學:後美學時代的美學建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課程需求
要報告
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
要考試平時小考
要分組討論各組針對分配之主題加以討論
輔導時間
- 星期二 13:00-14:00
- 星期三 13:00-15:00
- 星期四 13:00-14:00
- 星期五 12:00-14:00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zyq6@faculty.pccu.edu.tw
分機:21427
課程進度
2024/11/06 | 詩歌美學(3) ˙詩歌的意象與境界
|
2024/11/13 | 詩歌美學(4) ˙詩歌的審美經驗
|
2024/11/20 | 詩歌美學(5) ˙詩歌的審美理想 |
2024/11/27 | 散文美學(1) ˙「散文」的本質
|
2024/12/11 | 散文美學(3) ˙散文的語言形式暨書寫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