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教師教學大綱

課程資料

MT60 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1) 開課學期:1122
開課班級: 廣告系 1B
授課教師:賴宜平 必修 學期課 學分數:0.0 孝 0708 星期一 08:10-10:00
MT60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MILITARY TRAINING -(1) 2024 Spring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1B
Professor:LAI, I-PING Required Semester Credits: 0.0 Da Xiao 0708 Monday 08:10-10:00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通識教育理念

本校通識課程的學習在提供學生建立廣博的知識基礎,以厚植學生跨域知能整合的能力,並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能。

通識教育目標

認識與理解多元文化
關懷與省思當代社會議題
具備科學素養與資訊應用的能力
增進語言溝通與表達的能力

通識教育特色

1.開設富涵中華文化課程,華岡博物館營造人文學習環境。
2.本校通識課程師資齊備。
3.多元跨域課程選項。
4.本校教師自編多門通識教材書籍。

教學目標

關懷與省思當代社會議題

教學目標內涵

使同學瞭解如何透過防衛動員的體制,整合軍民資源與功能,並充分運用全民資源,達成國家平戰結合的目標,從中培養同學愛國意識及全民國防的理念。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resources and functions, and make full use of national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national goal of peacetime and wartime, which train students sense of patriotism an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defense.

課程能力

中華文化與倫理道德Chinese Culture and Ethics (比重 60%)
健全體魄與團隊精神Physical fitness and team spirit (比重 40%)

課程概述

中文科目名稱: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防衛動員 英文譯名: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Military Training-Defense Mobilization 一、全民國防教育篇:主要在探討全民防衛動員的意義與功能,以及其組織架構與災害防救,並說明全民防衛動員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rticles: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mainly discussing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and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二、軍事訓練篇:主要在介紹災害防救.模擬演練,以及戰場急救.中暑防治與心肺復甦術等課程,藉以學習操作技能;另介紹青年服勤動員內涵,讓學生體會自己在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中扮演的角色。 The military training articles: Introduc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major simulation exercises, and battlefield first aid and CPR heatstroke prevention courses, in order to learn skills; the other describes the mobilization of young black coat meaning, enable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ir own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the system's role.

授課內容

1.說明國家安全政策制定所考慮的因素,以及我國制定國防政策機制的組織與權責,並結合生動、精簡的圖表闡述國家安全威脅類型與我國家安全戰略,進而了解我國國家安全政策運作的模式。
2.講述國際安全環境、世界情勢、當前國家局勢、政經發展的實務面,並配合相關教學多媒體或活動設計,以達教學目標。
3.說明目前我國重要國防施政以及國防轉型與變革的原則和具體作法,進而了解我國軍事戰略準則、國防組織與國防建設未來走向。
4.配合募兵制,介紹兵役實務與募兵制生涯規畫,及補充各國因應不同的國情兵役制度的介紹,增進學生對我國兵役制度的認識,提供學生更多元的選擇。
5.介紹臺海重要戰役,強調國軍保家衛國的使命與犧牲奉獻精神,並探討現代青年愛國行為的展現方式,進而激發愛國意識。

授課方式

■講述 ■課間分組討論 ■課間分組報告 ■多元評量 ■多媒體教學

評量方式

課程能力
/評量方式
中華文化與倫理道德 (比重 60%)健全體魄與團隊精神 (比重 40%)
出席紀錄考核評量%%%
期中報告%%%
期末測驗評量%%%
課堂參與%%%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沈明室編(2018)。國防政策。臺北:幼獅。
自編教材。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1.內政部公告(民106年9月20日)。「公告106年就讀專科以上83~89年次在學男子,申請分階段接受常備兵役軍事訓練之對象條件及相關作業規定」。內政部役政署。
2.內政部公告(民106年10月3日)。107至109年替代役類別及員額實施方案說帖。
內政部役政署。
3.教育部會銜國防部、內政部公告(民104年1月28日)。「全民國防教育軍事訓練課程折減常備兵役役期與軍事訓練期間實施辦法」。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4.Douglas J. Murray、Paul R. Viotti編著,高一中、吳惠民譯(1999)。世界各國國防政策比較研究。國防部。
5.Lloyd J. Matthews 著,高一中譯(1999)。挑戰美國:美國會被打敗嗎?臺北:國防部。
6.克勞塞維茨著,鈕先鍾譯(2010)。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
7.五南編輯部編(1998)。兵役法規。臺北:五南。
8.方寬銘(2012)。募兵制與國防安全。臺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
9.沈明室(2012)。臺灣防衛戰略三部曲(增修版)。高雄:巨流。
10.秦修好(1983)。中外兵役制度。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1.國防部(2013)。中華民國102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
12.國防部(2015)。中華民國106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13.國防部(2017)。中華民國108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14.國防部(2017)。中華民國106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
15.楊蔚(1957)。兵役制度研究。臺北:內政部。
16.沈有忠(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19(2),68-76。
17.沈明室(2008)。尋求新國防戰略或新的國防戰略思維。戰略安全研析,43,17-20。
18.沈明室(2008)。實施全募兵制政策的探討及影響。戰略安全研析,38,16-19。
19.沈明室(2009)。從戰略觀點看陳雲林訪臺的策略與意涵。國防雜誌,2(1),13。
20.李瓊莉(2010)。日本與亞太多邊機制的形成。遠景基金會季刊,11(2),99-138。
21.周志杰(2008)。人類安全:聯結國家安全、發展與人權的政策新架構。國際關係學報,26,179-198。
22.林正義(2009)。胡六點與軍事信心建立機制。戰略安全研析,46,12。
23.郎一環、王禮茂(2008)。國際安全新形勢下的中國石油安全戰略調整。中國能源,30(1),9。
24.荀恆棟(2005)。現代戰爭中的法律戰。北京:解放軍。
25.唐永勝、陳曉東(2005)。冷戰後國際衝突的地緣特徵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4,1-7。
26.秦亞青(2008)。世界格局、安全威脅與國際行為體。現代國際關係,9,2。
27.秦亞青(2009)。國際體系轉型及中國戰略機遇期的延續。現代國際關係,4,36。
28.徐明善、方永剛主編(2007)。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大陸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
29.倪世雄、潛旭明(2008)。新地緣政治與和諧世界。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5),123-130。
30.國家安全會議編(2008)。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修訂版)。臺北:國家安全會議。
31.莫大華(2008)。批判性地緣政治戰略之研究。問題與研究,47(2),57-85。
32.傅勇(2004)。全球化時代國家地位和作用的變化。世界經濟研究,9,15-19。
33.馮梁、張春(2007)。中國海上通道安全及其面臨的挑戰。國際問題論壇,48,92-107。
34.瑞典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委員會著,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中國國際戰略學會譯(2007)。讓世界擺脫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北京:世界知識。
35.齊琳(2005)。國內非傳統安全問題研究述評。國際關係學院學報,1,29。
36.趙青海(2007)。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面臨的挑戰及其前景。國際問題論壇,47,73-74。
37.劉中民(2008)。冷戰後東南亞國家南海政策的發展動向與中國的對策思考。國際問題論壇,秋季號,67-82。
38.劉復國(2008)。南海新情勢與重建我國南海戰略新思維。戰略安全研析,34,14-19。
39.劉阿明、姚曉玫(2007)。朝鮮核問題與中美利益博弈。國際觀察,2,73-78。
40.戴長征、喬旋(2009)。跨國人口流動的原因及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教學與研究,1,68-74。
41.鞠海龍、葛紅亮(2010)。美國重返東南亞對南海安全形勢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1,87-97。
42.叢文勝(2003)。戰爭法原理與實用。北京:軍事科學。
43.于國恩(民102年10月6日)。辛亥革命 終結專制建立中華民國。青年日報。
44.黃慧貞(民101年3月28日)。時代考驗青年黃花岡精神樹立典範。青年日報。
45.葛鵬威(民102年9月8日)。忠誠無私金門「現代恩主公」──胡璉。青年日報。
46.楊富巖(民102年10月20日)。李良榮高風亮節軍人典範。青年日報。
47.紀念「古寧頭戰役」莫忘軍民齊心衛家邦【社論】(民102年10月24日)。青年日報。
48.堅持理想戮力實現 創造無限可能【社論】(民102年10月5日)。青年日報。
49.傳承「八二三」精神 軍民一心忠勇衛國【社論】(民102年8月23日)。青年日報。
50.李志堯(2004)。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與兵役制度(碩士論文)。臺北: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NCCU1322008)
51.張馬可(2004)。兩岸兵役制度對國家安全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http://nccuir.lib.nccu.edu.tw/
handle/140.119/33811
52.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53.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54.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
55.中華民國內政部役政署,http://www.nca.gov.tw
56.中央災害防救會報,http://www.cdprc.ey.gov.tw

課程需求

要報告

以期中分組報告進行
要考試
期末考
要分組討論
以期中分組報告進行

輔導時間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lyp12@ulive.pccu.edu.tw
分機:14701

課程進度

  1. 2024/02/19課程設計及分組告說明
  2. 2024/02/26校園安全宣導
  3. 2024/03/04防衛動員基本概念
  4. 2024/03/11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
  5. 2024/03/18防衛動員是全民國防的具體實踐
  6. 2024/03/25我國防衛動員組織與災害防救
  7. 2024/04/01春假
  8. 2024/04/08災害的認識與防範、我國災害防救、反恐與防衛動員
  9. 2024/04/15防衛動員與緊急應變
  10. 2024/04/22學校期中考週
  11. 2024/04/29防衛動員與緊急應變機制的整合
  12. 2024/05/06災防整備及防衛動員模擬演練
  13. 2024/05/13防衛動員演習
  14. 2024/05/20動員與災防模擬演練
  15. 2024/05/27戰場急救與自救
  16. 2024/06/03熱中暑、熱衰竭及休克、心肺復甦術
  17. 2024/06/10課程期末考
  18. 2024/06/17學校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