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教師教學大綱

課程資料

C805 中國詩學 開課學期:1112
開課班級: 文學組 3B
授課教師:許端容 選修 學年課 學分數:2.0 典 0511 星期一 13:10-15:00
C805 CHINESE POETICS 2023 Spr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3B
Professor:HSU, TUAN-JUNG Elective Full Year Credits: 2.0 Ta Tien 0511 Monday 13:10-15:00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兼通中西,並知新舊的文、史、哲專業人才
發揚中華文化,創造現代中國新文化
養成寬大胸襟與世界觀的現代文化人

院核心能力

典籍的解讀能力
文字的表達能力
是非的判斷能力
正確的史觀

系教育目標

培養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才。
培養優質的中等學校國文師資。
培養結合經典與文化創意產業人才。
培養文學寫作及運用的人才。

系核心能力

閱讀、詮釋文學經典的能力。
論述、研究文學專題的能力。
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文學經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經典融入當代文化生活的能力。
整合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加強田野調查與寫作、編輯的能力。
兼具傳統與現代人文素養的寫作能力。

課程目標

一、著重中國詩歌的解讀及中國詩論的剖析。 二、析論詩的本質及追問詩從何處尋的問題。 三、詩歌採用意象、意境詩學主題的方式解讀。 四、解析歷代詩學理論—鍾嶸《詩品》、王昌齡《詩格》、釋皎然《詩式》、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嚴羽《滄浪詩話》、葉燮《原詩》、王夫之《姜齋詩話》、王國維《人間詞話》。 五、透過報告撰寫訓練學生解讀詩歌的意象與意境,及培養創 作詩歌能力。

課程能力

閱讀、詮釋文學經典的能力。 (比重 30%)
論述、研究文學專題的能力。 (比重 20%)
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比重 10%)
文學經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比重 10%)
經典融入當代文化生活的能力。 (比重 10%)
整合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比重 5%)
加強田野調查與寫作、編輯的能力。 (比重 5%)
兼具傳統與現代人文素養的寫作能力。 (比重 10%)

課程概述

中國詩學:Chinese poetics
中國詩學指的是有關中國詩的學問及內容,涵括詩歌自身的研究與詩歌理論的研究兩部分。本課程主要是中國古典詩學,從先秦詩經開始,歷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至明、清詩學,也兼及當代詩學。因其所涉問題廣大龐雜,故採斷代詩學主題縱向綜論中國歷代詩歌理論,橫向對照當代詩歌文本論證之,同時觀察詩人與詩論互涉現象。

This course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 theories. It starts from Pre-Chin down to Ching Dynasty. Since the scope is quit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icated, poetic theories will be examplified by relevant poetic works.

授課內容

中國詩學:Chinese poetics
中國詩學是中國詩歌的學問,包括中國詩歌原理、方法論說的詩論、中國詩歌演變歷程的詩史,及對具體詩人詩作分析評論的詩評三個範疇。中國詩學以言志、緣情觀念之分合演變,於歷代建構出不同審美風格與詩學型態。先秦兩漢詩學核心觀念是詩言志;魏晉南北朝轉向詩言情,講究風骨、意象、滋味的藝術形象;唐五代則趨向情志融合,進而情意兼容分化而有境界、韻味之說;宋元金時期主情主意詩學觀念先後流行,而有主意集大成者”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江西詩派,與主情崇尚”透徹玲瓏,不可湊泊”的嚴羽妙悟、興趣詩派;明代則是格調論為主流,也有性靈、神韻論與之抗衡;清代是中國古典詩學之總結時期,詩學流派紛呈,葉燮論詩以理、識為先,沈德潛格調說、袁枚性靈說、翁方綱肌理說各具特色。因此本課程主要以中國詩學理論以其流變暨詩人詩歌分析評論為核心,分別教授:(一)詩人理論與詩人詩作批評:(1)詩是甚麼(2)詩歌意象(3)詩歌意境(4)詩歌理趣 (二) 歷代詩論(1)《詩大序》(詩言志)(2)鐘嶸《詩品序》(詩緣情)
(3)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二十四種詩歌風格)(4)嚴羽《滄浪詩話》(詩與禪)(5)葉燮《原詩》(理事情與才膽識力)


This course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Chinese poetry and poetic theories. It starts from Pre-Chin down to Ching Dynasty. Since the scope is quite comprehensive and complicated, poetic theories will be examplified by relevant poetic works.

授課方式

1.要求同學課前就每週討論主題充份準備。
  2.上課方式除老師教學以外,也採有獎徵答方式,請同學解析詩句;或規定每人一段詩
     句解讀分析;或進而仿造詩句另創新作,增加學習經驗與樂趣。
  3.上課教材常輔以現代詩、外國詩歌及現代散文具詩歌特質的作品,藉以達成中國詩學
        當代化的傳承目的。

評量方式

課程能力
/評量方式
閱讀、詮釋文學經典的能力。 (比重 30%)論述、研究文學專題的能力。 (比重 20%)培養中文教學與表達溝通的能力。 (比重 10%)文學經典與當代教育關懷貫通的能力。 (比重 10%)經典融入當代文化生活的能力。 (比重 10%)整合文學與數位科技的能力。 (比重 5%)加強田野調查與寫作、編輯的能力。 (比重 5%)兼具傳統與現代人文素養的寫作能力。 (比重 10%)
期中報告%%%%%%%%%
口頭報告%%%%%%%%%
期末測驗評量%%%%%%%%%
出席紀錄考核評量%%%%%%%%%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1.《中國詩學》 吳戰壘 五南出版社  1993    
  2. 《滄浪詩話校釋》 郭紹虞  人民出版社 2006
  3.老師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1.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輯  上下冊  木鐸  1982
  2.中國詩話史  蔡鎮楚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8
  3.詩話學  蔡鎮楚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4.老子詩學宇宙  許永璋、許結  黃山書社  1992
  5.新編談藝錄  錢鍾書  中華書局  1983
DECONSTRUCTING DECONSTRUCTION: ZHUANG ZI AS
BUTTERFLY, NIETZSCHE AS GADFLY

課程需求

要報告

期中報告
要考試
期末考

輔導時間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xdr@faculty.pccu.edu.tw
分機:21323

課程進度

  1. 討論上學期期中報告
  2. 中國詩學——意境的生成
  3. 中國詩學——(1)意隨境生
  4. 中國詩學——(2)境從意出
  5. 中國詩學——(3)意境相生
  6. 中國詩學——(4)即境見意
  7. 中國詩學——(5)即意見境
  8. 中國詩學——意境的示現
  9. 中國詩學——意境的示現
  10. 中國詩學——象外之象、言外之意
  11. 詩歌性論(1)毛詩序
  12. 詩歌性論(2)詩品序 鍾嶸
  13. 詩歌性論(2)詩品序 鍾嶸
  14. 詩歌性論(3)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15. 詩歌性論(3)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16. 詩歌性論(4)嚴羽、王夫之、葉燮詩論
  17.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