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教師教學大綱

課程資料

H648 建築設計(七) 開課學期:1141
開課班級: 建築系 4
授課教師:許富雄,葉山銘,黃士瑋,張慕恩,葉宗弦 必修 學期課 學分數:4.0
H648 ARCHITECTURAL DESIGN 7 2025 Fall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4
Professor:HSU, FU-HSIUNG ,YEH, SAN-MING ,HUANG, SHIH-WEI ,CHANG, MU-EN ,YEH, CHUNG-HSUAN Required Semester Credits: 4.0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核心能力

人文與社會關懷的能力(Humanities and social care skills)
人際溝通與團隊協調合作的能力(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am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skills)
收集資料與資訊應用的能力(Ability to collect data and apply information)
專業學術及實務技術的國際觀與終身學習研究的能力(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the ability to engage in lifelong learning)
具備永續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規劃設計能力
具備跨領域整合與數位化環境規劃設計之專業能力
具備國際視野及本土環境關懷之素養
具備環境正義、專業倫理與社會關懷素養

系核心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環境與智慧控制
建築技術與管理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建築歷史、文化及理論

課程目標

1.延續建築設計(六)之內容,並深化關於各種建築議題的設計訓練。 2.強化學生進行議題性研究的能力。 3.著重空間設計與邏輯推理的整合性訓練。4.熟悉各種進階的設計工具。

課程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比重 30%)
環境與智慧控制 (比重 15%)
建築技術與管理 (比重 10%)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比重 15%)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比重 15%)
建築歷史、文化及理論 (比重 15%)

課程概述

建築設計(七)之教學重點主要在於透過議題式的學習分組,讓學生能在中低年級的基礎之上更深入地學習建築設計,並強化學生獨立思考與邏輯推理的能力。

授課內容

主要課程為建築及都市設計培養獨立思考與操作能力,自行選定目標、課題與基地之訓練,模擬業主(指導老師)並循續進行作業、同學應撰寫規劃報告書、設計報告書(基礎論文寫作訓練),整合都市工程學、建築經營管理、營建法規、都市及區域計劃、構造與材料,目的在培養學生建築與都市設計的統合能力及表現方式。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design course is to teach students to hav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operational abilities. This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to define goals, issues and site selection. Simulation of the client (teacher) and the writing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report are required, along with various course requirements such as urba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codes,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terial. The purpose is to let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both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 and to help them to present their findings in various presentation methods.

授課方式

一對一或小組授課
分組評圖

One-to-one or small group lessons
group review

評量方式

課程能力
/評量方式
建築及都市設計能力 (比重 30%)環境控制專業能力 (比重 15%)工程技術與管理能力 (比重 10%)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能力 (比重 15%)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專業能力 (比重 15%)建築歷史及理論 (比重 15%)
第一次設計評圖成績%%%%%%%
第二次設計評圖成績%%%%%%%
平時成績%%%%%%%
展覽及演講%%%%%%%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自編講義

Self-written handouts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From Form to Place, Pierre von Meiss

建築元素:從形式到地點,皮埃爾·馮·邁斯

課程需求

要分組討論

每週上課均須與指導教授討論設計進度

輔導時間

教師聯絡資訊

許富雄
Email:xfx@ulive.pccu.edu.tw
分機:
葉山銘
Email:ysm3@ulive.pccu.edu.tw
分機:
黃士瑋
Email:hsw3@ulive.pccu.edu.tw
分機:
張慕恩
Email:zme@ulive.pccu.edu.tw
分機:41331
葉宗弦
Email:yzx5@ulive.pccu.edu.tw
分機:

課程進度

  1. 2025/09/16課程簡介
  2. 2025/09/23設計發展
  3. 2025/09/30設計發展
  4. 2025/10/07設計發展
  5. 2025/10/14設計發展
  6. 2025/10/21設計發展
  7. 2025/10/28設計發展
  8. 2025/11/04設計發展
  9. 2025/11/11期中評圖
  10. 2025/11/18設計發展
  11. 2025/11/25設計發展
  12. 2025/12/02設計發展
  13. 2025/12/09設計發展
  14. 2025/12/16設計發展
  15. 2025/12/23設計發展
  16. 2025/12/30設計發展
  17. 2026/01/06設計發展
  18. 2026/01/13期末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