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料
8400 建築設備及環境控制
|
開課學期:1141
|
開課班級:
建築系 3
|
授課教師:陳之凡
|
必修
|
學期課
|
學分數:3.0
|
大典 0413 星期三 09:10-12:00
|
8400 ARCHITECTURE FACILITIES AND ENVIROMENTAL CONTROL
|
2025 Fall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3
|
Professor:CHEN, TSUNG-CHENG
|
Required
|
Semester
|
Credits:
3.0
|
Da Dian 0413 Wednesday 09:10-12:00
|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核心能力
人文與社會關懷的能力(Humanities and social care skills)
人際溝通與團隊協調合作的能力(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am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skills)
收集資料與資訊應用的能力(Ability to collect data and apply information)
專業學術及實務技術的國際觀與終身學習研究的能力(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the ability to engage in lifelong learning)
具備永續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規劃設計能力
具備跨領域整合與數位化環境規劃設計之專業能力
具備國際視野及本土環境關懷之素養
具備環境正義、專業倫理與社會關懷素養
系教育目標
培養具永續發展理念之建築及都市設計專業技能
系核心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環境與智慧控制
建築技術與管理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建築歷史、文化及理論
課程目標
目的在讓學生能以建築人之角度探討對應數位化與自動化時代建築設備之演進與在建築上之應用。
課程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比重 20%)
環境與智慧控制 (比重 60%)
建築技術與管理 (比重 10%)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比重 5%)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比重 5%)
課程概述
●教學目標
1、以永續環境之觀點及建築人之角度探討對應智慧化時代建築設備之演進與在建築上之應用。
2、探討低環境負荷之建築設備與環境控制技術之應用。
3、使修課學生充分了解建築設備與環境控制之原理與設置內容。
4、藉由實際案例之研討,加深學習之成效。
●預備知識 :基礎課程
●教學內容
以環境保全之觀點說明建築物之空調、衛生給排水、電氣、資訊通信、防災、輸送以及設施管理等建築設備之原理與設備內容及設置之注意事項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knowledge about building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control,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taught in this course:
1.The concept of building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control
2.Flow chart for integrated facilities planning
3.Air conditioning facilities and case studies
4.Plumbing system
5.Water supply and sewage systems
6.Electricity system and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7.Case studies on electricity and building facilities
授課內容
將介紹建築設備與環境控制的基本原理,涵蓋暖通空調(HVAC)、給排水系統、電氣系統、照明設計及消防設備,並重點探討這些系統如何影響建築的能源效率和室內環境舒適性。課程將融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概念,特別是與能源、環境和社會責任相關的指標,如SDG 7:可負擔和清潔能源、SDG 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 12: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以及SDG 13:氣候行動。
課程內容將強調如何利用節能設備與智能控制技術,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以促進建築的可持續性。此外,學生將學習如何在建築設計中融入循環經濟概念,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並探討如何通過創新技術來提升建築環境的健康性與宜居性。課程將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展示綠建築、能源管理和智能建築技術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建築設備與環境控制對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意義。
授課方式
ppt與實際案例影片
評量方式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建築設備概論-陳啟中著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圖解建築設備練習入門
簡單搞懂建築設備
課程需求
要報告
分組上台每位組員需負責一個項目報告
內容各組挑選任一世界著名高樓建築
內容項目給排水、機電、弱電通訊、空調、消防與運輸設備的介紹
要考試範圍為給排水系統與機、弱電通訊系統
要分組討論每單元結束後分組討論課程重點、心得與筆記
輔導時間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czc5@ulive.pccu.edu.tw
分機:
課程進度
2025/09/24 | 課程導論與環境控制概論:課程簡介、評量方式說明。介紹建築環境控制的目標,探討舒適性指標(熱舒適、空氣品質、光環境、聲環境)。 |
2025/10/01 | 空調與通風系統(一):認識熱與濕的傳遞方式。介紹空調系統的基本原理與組件,學習空調負荷計算的基礎概念。 |
2025/10/08 | 空調與通風系統(二):探討通風系統的重要性(自然通風、機械通風)。介紹新風系統、全熱交換器與通風管道設計。 |
2025/10/15 | 給排水系統(一):給水系統的原理與構成,介紹自來水供應、揚水與加壓設備。 |
2025/10/22 | 給排水系統(二):排水系統的原理與設計,探討生活污水、雨水排放與衛生設備的選用。 |
2025/10/29 | 消防系統與公共安全:介紹建築物常見的消防設備:滅火器、消防栓、自動灑水系統、火警警報器。探討消防法規與逃生動線。 |
2025/11/12 | 電氣系統(一):認識電力供應、配電系統與電線選用。學習插座、開關與照明迴路配置。 |
2025/11/19 | 電氣系統(二):探討弱電系統:電話、網路、有線電視、門禁與監視系統的配置與規劃。 |
2025/11/26 | 太陽能與再生能源應用:介紹太陽能發電、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建築中的應用。探討其他再生能源的潛力。 |
2025/12/03 | 建築節能設計:探討建築節能的策略:外牆、屋頂、門窗的隔熱設計。學習綠色建材的選擇。 |
2025/12/10 | 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BEMS):介紹BEMS的原理與功能,探討如何利用智慧系統來優化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效率。 |
2025/12/17 | 聲環境控制與建築隔音:認識噪音的來源與傳遞。學習建築隔音的原理、材料與設計策略。 |
2025/12/24 | 建築運輸系統:探討建築物內的垂直與水平運輸:電梯與電扶梯。介紹其種類、載重計算、交通分析與設計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