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料
H652 建築物理
|
開課學期:1141
|
開課班級:
建築系 2
|
授課教師:江益璋
|
必修
|
學期課
|
學分數:3.0
|
大典 0316 星期三 09:10-12:00
|
H652 BUILDING PHYSICS
|
2025 Fall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2
|
Professor:CHIANG, YI-CHANG
|
Required
|
Semester
|
Credits:
3.0
|
Da Dian 0316 Wednesday 09:10-12:00
|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培育具備倫理素養與國際視野人才(Cultivate talents with ethical qua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培育具備尖端科技日新又新人才(Cultivate talents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y)
培育具備專業知能自強不息人才(Cultivate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環境設計專業人才之培育.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Design Talents
環境正義、環境倫理與專業倫理之深植.
The rooting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跨領域知識與技術之整合與應用.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ross-domai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國際視野之拓展與社會關懷之養成.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ing social care
院核心能力
人文與社會關懷的能力(Humanities and social care skills)
人際溝通與團隊協調合作的能力(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am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skills)
收集資料與資訊應用的能力(Ability to collect data and apply information)
專業學術及實務技術的國際觀與終身學習研究的能力(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rofession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the ability to engage in lifelong learning)
具備永續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之規劃設計能力
具備跨領域整合與數位化環境規劃設計之專業能力
具備國際視野及本土環境關懷之素養
具備環境正義、專業倫理與社會關懷素養
系教育目標
培養具永續發展理念之建築及都市設計專業技能
系核心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環境與智慧控制
建築技術與管理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建築歷史、文化及理論
課程目標
1.教授學生建築物理中之音光熱氣水五大領域。
2.訓練學生運用建築物理知識於被動式建築設計。
3.給學生對綠建築及生態都市有基本之了解。
課程能力
建築及都市設計 (比重 10%)
環境與智慧控制 (比重 70%)
電腦輔助及數位設計 (比重 10%)
環境規劃及建築計畫 (比重 10%)
課程概述
建築物理為建築及都市設計設計之重要基礎課程,藉由建築物理分析可以了解環境與建築之整體配置關係,也為達到建築安全舒適設計時之基本根據,課程內容包含音光熱氣水五大部分,是一門跨領域的建築課程。
授課內容
建築物理環境包含音、光、熱、氣、水等物理環境。這些物理環境與居住者的安全、舒適、健康息息相關,於進行物理環境控制時,更牽涉到能源的使用與地球環保的課題。在地球環保受重視的時代,如何在確保節能的建築中創造更舒適的環境,是目前全球建築師都相當關注的的課題。在以環境共生為前提的建築設計中,建築設計專業者除了造型美學以外亦需要物理環境的知識,以避免僅注重建築美學而忽略舒適及節能的情形。建築空間不可脫離人的議題而存在,否則將變成空有美學的雕塑。在考慮人的議題時,除了視覺以外亦需探討聽覺、嗅覺、觸覺、生理反應等現象,而這些現象均與建築物理環境學習習相關。本課程主要教導學生理解建築環境物理,並思考應用於建築設計時的建築手法,以充實未來建築職場環境所需的基礎知識。
授課方式
以指定課本及補充講義為主
考量防疫需求會採雲端授課
評量方式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建築物裡,周鼎金,旭營文化事業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Science, Steven V Szokolay,Architectural press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及不得不法影印、下載及散布)
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內政部建研所,2007
課程需求
要報告
essay and presentation
要考試unseen written examination
輔導時間
- 星期一 12:00-13:00
- 星期二 13:00-14:00
- 星期三 12:00-14:00
- 星期四 12:00-14:00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jyz4@ulive.pccu.edu.tw
分機:41324
課程進度
建築物理環境學概述、建築物理基礎指定研讀資料建築物理 |
室內氣候—人體感覺、舒適與健康指定研讀資料建築物理 |
熱環境(1)—建築熱環境、熱傳、隔熱基礎指定研讀資料建築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