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教師教學大綱

課程資料

4937 教育哲學 開課學期:1101
開課班級: 教育系 4
授課教師:游振鵬 必修 學年課 學分數:2.0 大孝 0508 星期二 10:10-12:00
4937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2021 Fal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4
Professor:YU, CHEN-PENG Required Full Year Credits: 2.0 Da Xiao 0508 Tuesday 10:10-12:00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落實全人教育
陶鎔多元能力、敬業精神及國際視野
養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之專門人才

院核心能力

學術研究能力
專業服務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
文化承啟能力

系教育目標

培養優質中學教師
培養教育學術研究人才
培養教育行政人才
培養文教相關產業人才

系核心能力

教學專業發展能力
學術研究基礎能力
文教行政管理能力
語文溝通表達能力
教育科技應用能力

課程目標

課程大綱: 本科目將以講解,討論,分組報告等方式進行下列主題之教學: 一、教育哲學是什麼。 (一)教育哲學的由來與發展。 (二)教育哲學的功能與探究途徑。 二、三位重要的教育哲學家。 (一)Plato:觀念論教育學說的開創者。 (二)Jean-Jacques Rousseau:兒童中心學說的奠基者。 (三)John Dewey:經驗與自然之教育學說的重建者。 三、具代表性的教育哲學思潮。 (一)實在論(唯實論)的教育哲學。 (二)分析的教育哲學初探。 (三)四種教育思潮:進步主義、永恆主義、精粹主義、重建主義。 (四)批判教育學概論。 (五)現象學、詮釋學與存在主義的教育哲學。 (六)女性主義的教育哲學。 (七)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教育哲學。 素養指標: I1-1 了解有關教育目的和價值的主要理論或思想,以建構自身的教育理念與信念。 I5-1 思辨與認同教師專業倫理,以維護學生福祉。 I5-3 透過教育實踐與省思,以發展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及持續專業成長的意願與能力。 核心內容: 教育本質、教育目的與內容、主要教育理論與思想、教師專業、倫理及其承諾、教師專業角色及 其權利與義務、教師自我反思、溝通互動與解決問題 融入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

課程能力

學術研究基礎能力 (比重 50%)
語文溝通表達能力 (比重 50%)

課程概述

一、「無教育的哲學是空,無哲學的教育是盲。」修習「教育哲學」的師資生將學習到教育哲學的思想內容與批判方法,並讓他們能夠深入了解哲學與教育的關係,且能詮釋批判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的根本問題,以培養其研究與實踐教育的能力與興趣。 (英文) 二、「無教育的哲學是空,無哲學的教育是盲。」修習「教育哲學」應兼重內容與方法,即哲學思想內容與哲學批判。俾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哲學與教育的關係,並能詮釋批判教育理論與教育實際的根本問題,以培養其研究教育的能力與興趣。 上學期課程內容探討:教育哲學的涵義、教育思想派別的意識型態光譜;教育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美學、心理學、政治哲學、與宗教哲學等理論基礎;及其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教育關係等單元。 而下學期則分別評析: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批判主義、實驗主義、存在主義、觀念分析(倫敦)學派、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現象學、詮釋學、新馬克斯主義、女性主義、批判理論、社會系統理論、生態平衡、與和平主義等學派之教育理論與應用。 “Philosophy without education is empty; and education without philosophy is blind.” Therefore, learn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hould emphasize its matter and manner, i. e. philosophies and philosophizing, at once. It is aimed at initiating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ep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and at enhancing their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in the study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education.

授課內容

「教育哲學」旨在讓學習者廣泛涉獵重要哲學家、學派的哲學思想與教育觀點,藉由對教育思想脈絡的概覽,而對教育哲學的精粹有所認識,以開展自身的視野,強化邏輯思考、批判思考的能力,同時提升生命情懷。並透過主題討論,從中獲得對當前教育及教學上的啟示,俾結合教育理論與實踐。
上學期課程內容探討:教育哲學的涵義、教育思想派別的意識型態光譜;教育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美學、心理學、政治哲學、與宗教哲學等理論基礎;及其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與教育關係等。
下學期則分別評析:理性主義、經驗主義、批判主義、實驗主義、存在主義、觀念分析(倫敦)學派、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現象學、詮釋學、新馬克斯主義、女性主義、批判理論、社會系統理論、生態平衡、與和平主義等學派之教育理論與應用。
“Philosophy without education is empty; and education without philosophy is blind.” Therefore, learn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hould emphasize  its matter and manner, i. e. philosophies and philosophizing, at once. It is aimed at initiating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ep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and at enhancing their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in the study of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education.

授課方式

1.講授、討論。                  
2.分組報告。
3.實務經驗分享。                
4.綜合討論。

評量方式

課程能力
/評量方式
學術研究基礎能力 (比重 50%)語文溝通表達能力 (比重 50%)
期中報告%%%
期中測驗評量%%%
期末測驗評量%%%
課堂參與%%%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吳靖國(2007)。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逢祺(2010)。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王岳川(1993)。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
石元康(1995)。當代自由主義理論。台北:聯經。
伍振鷟主編(1989)。教育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伍振鷟(1995)。中國教育思想史(先秦)(兩宋)。台北:師大書苑。
伍振鷟(1996)。中國教育史論叢。台北:師大書苑。
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199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吳俊升(1979)。教育哲學大綱。台北:台灣商務。
沈清松(1994)。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
但昭偉(2002)。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台北:五南。
但昭偉(2002)。思辨的教育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李奉儒(2004)。教育哲學—分析的取向。台北:揚智。
林玉体(1993)。教育價值論。台北:文景。
林玉体譯、Dewey著(1996)。民主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林玉体(1998)。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玉体(1999)。西洋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林玉体(2001)。幼兒教育思想。台北:五南。
林玉体(2002)。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
林火旺(2006)。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台北:寶瓶文化。
林建福(2001)。教育哲學—情緒層面的特殊觀照。台北:五南。
林建福(2006)。德行、情緒、與道德教育。台北:學富文化。
林建福(2009)。德行取向的道德教育。台北:學富文化。
邱兆偉主編(1996)。教育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邱兆偉主編(2003)。當代教育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梁福鎮(2001)。審美教育學--審美教育起源、演變與內涵的探究。台北:五南。
梁福鎮(2006)。教育哲學:辯證取向。台北:五南。
梁福鎮(2013)。教育哲學:新興議題的探究。台北:五南。
郭為藩 (1994)。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
黃藿(1996)。理性、德行與幸福—亞理斯多德倫理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黃光雄(1998)。西洋教育思想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黃瑞祺(2000)。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
馮朝霖(2000)。教育哲學專論—主體、情性與創化。台北:元照。
陳伯璋編著(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崔光宙、林逢祺主編(2000)。教育美學。台北:五南。
傅偉勳(1996)。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
溫明麗譯、W. Carr著(1997)。新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溫明麗(1998)。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
曾漢塘、林季薇譯、N. Noddings著(2000)。教育哲學。台北:弘智。
游振鵬(2004)。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及其合理性發展。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18。
游振鵬(2006)。Gadamer美學真理觀在教育研究上之涵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5,91-107。
游振鵬(2007)。Gadamer「遊戲」概念及其教育內涵。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6,99-119。
游振鵬(2011)。情感、會犯錯性、與道德教育:P. Ricoeur觀點之詮釋。市北教育學刊,40,145-166。
游振鵬(2013)。「責任」概念與道德教育:P. Ricoeur觀點之衍釋,載於周愚文、林逢祺、洪仁進、方永泉、張鍠焜、彭孟堯主編教育哲學2012。台北市:學富文化。
游振鵬(2014)。從H. Arendt與P. Ricoeur的權威概念省思我國教育改革之「反權威」意涵,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改20年:回顧與前瞻。台北市:學富文化。
楊深坑(1988)。理論、詮釋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楊深坑(1997)。溝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的溝通理性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楊深坑(1999)。知識形式與比較教育。台北:揚智。
楊深坑(2002)。科學理論與教育學發展。台北:心理。
賈馥茗(1998)。教育的本質。台北:五南。
賈馥茗 (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
賈馥茗、陳寶山、黃漢昌、游振鵬、吳美瑤譯、Kant, I.著(2002)。論教育。台北:五南。
漢寶德(2007)。談美感。台北:聯經。
鄭志成譯、W. Weischedel著(2002)。通往哲學的後門階梯。台北:究竟。
樂為良譯、M. J. Sandel著(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台北:雅言文化。
簡成熙(2004)。教育哲學:理念、專題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
簡成熙(2015)。新世紀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前瞻。台北:高等教育。
蘇永明(2006)。主體的爭議與教育:以現代和後現代哲學為範圍。台北:心理。
蘇永明(2015)。當代教育思潮。台北市:學富文化。
歐陽教(1973)。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
歐陽教(1985)。德育原理。台北:文景。
歐陽教主編(2003)。教育哲學。高雄:麗文。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Townsend, D.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Oxford: Blackwell.

課程需求

要報告

1.本學期課程自第6週(10/15)至第15週(12/17)進行分組報告與研討,全班同學分成10組,各組針對所負責之主題(如第1組即負責教材選擇的知識判準,以此類推),詳加閱讀上課講義及書本,並多方蒐集相關資料(如專書、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網路資料等),整理成小組書面報告。此外,各組須閱讀1本與報告主題(或其中某哲學家)相關的中文或外文書籍,報告該書的內容大要及啟發、反思。課堂上盡可能以多元方式呈現書面報告,讓班上同學更能瞭解該主題。→時間:每組35分鐘
2.書面報告的架構為:【一、本章重點歸納;二、相關補充資料;三、心得與啟示;四、提問(含2題選擇題及2題問答題);五、相關書籍分享】
3.該組進行口頭報告與呈現時,下一週報告同學需協助計時。
4.以上小組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問答情形等,均列入期中報告及課堂參與成績。
要考試
1.期中報告:30%。      
2.期中考:20%。(=平時問答及教檢小測驗)                  
3.期末考:35%。          
4.課堂參與及表現:15%。(上課聊天者,此項零分)

要分組討論
其他需求
1.本課程相當重視同學的出席情形、課堂表現及學習態度,請同學認真參與、積極投入。
2.期末考會考上課口頭講授或補充的內容。
3.為維護課程品質,上課時請勿私下交談、聊天。

輔導時間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yzp@faculty.pccu.edu.tw
分機:43101

課程進度

  1. 課程理解與師生互動
  2. 教育哲學綜論(一)

    指定研讀資料

    PPT講解
  3. 教育哲學綜論(二)
    分組討論:談談自己的教育哲學/教育理念

    指定研讀資料

    PPT講解
  4. 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教育哲學試題解析
  5. 教育哲學綜論(三)
    分組討論:談談自己的教育哲學/教育理念

    指定研讀資料

    PPT講解
  6. 教材選擇的知識判準

    指定研讀資料

    林逢祺(2010)。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
  7. 知識論與教育:由思維歷程透視教學原理--杜威《思維術》方法論之衍釋

    指定研讀資料

    林逢祺(2010)。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
  8. 倫理學與教育:非道德化社會之德育處境

    指定研讀資料

    林逢祺(2010)。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
  9. 美學與教育:教育的美感向度

    指定研讀資料

    林逢祺(2010)。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
  10. 美學與教育:實用美育觀的正見

    指定研讀資料

    林逢祺(2010)。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
  11. 理性的開展:理性主義與教育

    指定研讀資料

    吳靖國(2007)。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12. 經驗即知識:經驗主義與教育

    指定研讀資料

    吳靖國(2007)。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13. 理性與經驗之辯證:Imm. Kant哲學與教育

    指定研讀資料

    吳靖國(2007)。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14. J. Dewey哲學探微:實驗主義與教育

    指定研讀資料

    吳靖國(2007)。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15. 存在先於本質:存在主義與教育

    指定研讀資料

    吳靖國(2007)。教育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16. 國家考試教育哲學試題解析

  17. 期末考試
  18. 期末綜合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