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料
E398 人體肌動學
|
開課學期:1082
|
開課班級:
體育系 4B
|
授課教師:彭賢德
|
選修
|
學期課
|
學分數:2.0
|
大孝 0408 星期四 10:10-12:00
|
E398 HUMAN KINESIOLOGY
|
2020 Spring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4B
|
Professor:PENG, HSIEN-TE
|
Elective
|
Semester
|
Credits:
2.0
|
Da Xiao 0408 Thursday 10:10-12:00
|
發展願景
傳揚中華文化,促進跨領域創新,與時精進,邁向國際
It is our objective to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cross-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eek constant advancement, and embrace global community.
辦學宗旨
秉承質樸堅毅校訓,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研究高深學術, 培養專業人才,服務社會,致力中華文化之發揚, 促進國家發展.
Based on our motto—“Temperament, Simplicity, Strength, and Tenacity,” “inheriting the meri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we make it our mission to pursue advanced research, develop professional talents, serve the society,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and support national development.
校教育目標
校基本素養
校核心能力
院教育目標
落實全人教育
陶鎔多元能力、敬業精神及國際視野
養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之專門人才
院核心能力
學術研究能力
專業服務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
文化承啟能力
系教育目標
1.培育優秀運動員與教練人才
2.培育運動健康與體適能指導人才
3.培育運動行銷與管理人才
4.培育運動科學研究人才
系核心能力
運動專業知識能力
運動競技比賽能力
運動專業技術訓練能力
健康運動與體適能指導能力
運動產業管理及行銷經營能力
運動科學研究能力
與國際接軌的相關能力
課程目標
1. 了解人體主要肌肉骨骼關節的運動學性質。
2. 了解參與人體主要動作的肌群之功能及運動學性質。
3. 熟悉參與人體主要動作的肌群之功能性測量。
4. 闡述人體動作中不同肌群之間拮抗、協同的交互作用與肌肉骨骼傷害。
課程概述
運動肌動學是人體運動科學的一部分,主要聚焦於身體肌肉骨骼活動的一門學科。肌動學研究原則乃基於解剖學上人體動作時肌肉骨骼系統的角色與功能,來了解運動時肌肉的活動程度及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與骨骼關節動作的形成,並藉此分析人體運動表現、運動傷害及運動訓練時骨骼肌肉系統的變化。
授課內容
課程簡介-
運動肌動學是人體運動科學的一部分,主要聚焦於身體肌肉骨骼活動的一門學科。肌動學研究原則乃基於解剖學上人體動作時肌肉骨骼系統的角色與功能,來了解運動時肌肉的活動程度及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與骨骼關節動作的形成,並藉此分析人體運動表現、運動傷害及運動訓練時骨骼肌肉系統的變化。
教學目標-
1. 了解人體主要肌肉骨骼關節的運動學性質。
2. 了解參與人體主要動作的肌群之功能及運動學性質。
3. 熟悉參與人體主要動作的肌群之功能性測量。
4. 闡述人體動作中不同肌群之間拮抗、協同的交互作用與肌肉骨骼傷害。
5.肌動學之神經肌肉系統
6.動力鏈介紹
7.各關節動作機轉之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
8.各種上肢運動的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
9.各種下肢運動的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含步態介紹)
10.軀幹運動的肌動學或生物力學分析
授課方式
以口述方式及投影片、實驗操作
評量方式
上課用書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林文心等譯(2012).肌動學-人體動作的科學基礎.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合記圖書出版社.
參考書目
(師生應遵守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1. Jim Richards. (2008). Biomechanics in clinic and research. Churchill Living stone.
2. Hamill, J., Knutzen, K.M. (2003). Biomechanical basis of human movement.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3. Kreighbaum, E. & Barthels, K.M. (1985). Biomechanics: a qualitative approach for studying human movement (2nd Ed.), New York, NY: Collier Macmillan Canada, Inc.
4. Winter, D. A. (1990). Biomechanics and motor control of human Movement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5. Nigg, B. M. & Herzog, W. (2007). Biomechanic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3rd Ed.), West Sussex,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Ltd.
6. Whiting, W. C. & Zernicke, R. F. (2007). Biomechanic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injury (2nd ed), Human Kinetics.
課程需求
要考試
期中及期末考
要分組討論小組討論後報告
輔導時間
- 星期一 12:00-17:00
- 星期二 10:00-15:00
- 星期三 09:00-10:00 12:00-13:00 15:00-17:00
- 星期四 09:00-10:00 12:00-17:00
- 星期五 09:00-10:00 12:00-13:00 15:00-17:00
教師聯絡資訊
Email:pxd@ulive.pccu.edu.tw
分機:45113
課程進度
2022/03/17 | 肌動學骨骼系統關節動作三軸三面1 |
2022/03/24 | 肌動學骨骼系統關節動作三軸三面2 |